我不是学者,也没在做这方面的研究
纯粹只希望透过阅读充实一些
孙子兵法共13篇,
昨夜阅读第一章《始计》
从始计篇中
我发现有趣的一句话
将听吾计,用之必胜,留之
这句话,或许这是孙武给天下君王写的自荐信
将听吾计,用之必胜-意指君王如果听臣之计,并加以使用即可获得胜利。
当然孙武在写此书时尚未隶属任何个国家及担任官职
所以,这句话或许是说给各君王听的,
当然心中也有意想辅助的君王
但拿着自己的著作,去拜见某个君王,
试图求份官,好像比较困难,
同时感觉也略逊一级
还是让人引荐好一些。
至少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。
孙武自然有过人之处
始计中的第一句话,
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
就明确的点出战争关系着国家的命运
若果是关心自己王位的君王能不紧张吗
其后,
在著作中最令我欣赏的是孙武对整个战事的系统化
故经以五事(道天地将法)
在个别叙述五事中的关键
再校之以计,也就是比较
主孰有道?将孰有能?天地孰得?法令孰行?兵众孰强?士卒孰练?赏罚孰明?
最后,强调战争之变数
“兵者,诡道也”
从而推算出胜败。
原文
孙子曰: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
故经之以五事,校之以计,而索其情:一曰道,二曰天,三曰地,四曰将,五曰法。道者,令民于上同意,可与之死,可与之生,而不危也;天者,阴阳、寒暑、时制也;地者,远近、险易、广狭、死生也;将者,智、信、仁、勇、严也;法者,曲制、官道、主用也。凡此五者,将莫不闻,知之者胜,不知之者不胜。故校之以计,而索其情,曰:主孰有道?将孰有能?天地孰得?法令孰行?兵众孰强?士卒孰练?赏罚孰明?吾以此知胜负矣。
将听吾计,用之必胜,留之;将不听吾计,用之必败,去之。
计利以听,乃为之势,以佐其外。势者,因利而制权也。
兵者,诡道也。故能而示之不能,用而示之不用,近而示之远,远而示之近。利而诱之,乱而取之,实而备之,强而避之,怒而挠之,卑而骄之,佚而劳之,亲而离之,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此兵家之胜,不可先传也。
夫未战而庙算胜者,得算多也;未战而庙算不胜者,得算少也。多算胜少算,而况于无算乎!吾以此观之,胜负见矣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